2025年11月22日,2025年度中非纺织服装国际论坛暨中非文化交流论坛分论坛“韧性与协同:共建‘一带一路’中非可持续未来”,在图文中心第一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分论坛由人文学院与东华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东华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李俊教授出席并致辞,人文学院院长张科静教授主持论坛。
李俊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东华大学在“一带一路”研究与建设方面的成果。他特别强调,东华大学依托纺织、材料等“双一流”学科优势,致力于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的“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服务国家战略与行业发展。

在主题分享环节,无锡市金茂对外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南以“无锡金茂全球纺织供应链实践”为主线,分享了金茂在全球10个国家投资建厂的经验,指出非洲在劳动力、能源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将促使其成为“纺织服装的未来”。内蒙古鹿王羊绒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燕回顾鹿王在马达加斯加28年的发展历程,以本土化运营、技术人才培养和公益投入,为中非民心相通树立了典范。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毛新雅教授提出应从“原则、路径、机制”三个维度把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强调“共”、“通”、“深”、“远”的核心价值。湖南大学非洲研究院肖皓教授分享了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中非经贸研究平台建设,展望了中非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潜力。上海外国语大学马丽蓉教授从历史视角出发,分析了古今丝路精神对当代中非关系的深远影响,指出人文交流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层动力。清华大学杨崇圣助理研究员通过长期田野调查,揭示了中资企业在非洲运营中面临的跨文化困境。上海大学刘玉照教授则总结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整体态势与挑战,强调构建全球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性。东华大学王满副教授以《地缘政治风险对企业投资的影响》为题,基于中国A股企业数据,分析了地缘政治风险如何促进企业创新投入,为企业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的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陈健副教授以《"一带一路"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与重构》为题,从马理论学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进行分析,提出“一带一路”引领世界包容性现代化的方案。
本次论坛融合了学术前沿研究与企业实战经验,旨在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可持续合作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南,搭建推动产学研融合、服务国家战略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