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师生积极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
发布时间:2025-11-17        浏览次数:10

2025年11月7-10日,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广西民族大学举办,吸引全国10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52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围绕科学技术史多领域前沿议题开展深入研讨。东华大学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由邓可卉、仪德刚、杨小明等教授领衔组团参会,团队成员在多个会场主持并报告,展现了学校科技史学科的特色与实力。

开幕式上,大会特别召开了《中国少数民族科技与文明》丛书新书发布仪式。丛书为国家出版基金重大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汇聚全国30余家单位156位学者12年研究成果,共17900万字,收录6000余幅插图。仪德刚教授受邀担任该丛书《兵器卷》《乐器卷》主编,在丛书学术体系构建中发挥核心作用。

大会期间,杨小明教授接受广西电视台的专访,就中国古代科技遗产谈了自己的理解。

东华大学师生在本次年会中积极投入学术交流,主动分享研究成果,引发同行热烈关注。本次大会专设“纪念杨振宁先生专题”专场杨小明教授主持杨小明教授结合与杨振宁先生的交往,就中西文化既冲突又协调在其科学创造中的作用做了主题报告引发积极响应和热烈谈论。

  

在少数民族科技史、传统工艺与工业遗产分会场,仪德刚教授分享《中国少数民族古兵器演化范式》研究成果,系统梳理少数民族兵器技术的发展脉络与文化特征;同时,他还主持会场研讨,引导参会学者围绕少数民族传统工艺保护展开深入交流。

作为《中国传统工艺》集刊编委,仪德刚教授参加由传统工艺研究会等联合主办的集刊出版研讨会。他结合自身主编《兵器卷》《乐器卷》的实践经验,主动围绕“集刊定位优化”“传统工艺活态传承”等核心议题建言献策。

  

中外科技交流史分会场,邓可卉教授以《托勒密〈至大论〉对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意义》为题作报告,同时主持会场研讨,引导学者围绕中外科技交流史研究方法展开讨论

杨小明、邓可卉教授应邀参加了数字人文专委会圆桌会议,与40余位知名学者共话学科融合与未来发展。

除三位教授外,东华大学青年教师王银春、博士生莫勒德尔硕士生刘嘉言等也做了报告,展现了东华大学科技史的风采

据悉,“第七届全国科技史学科点联席会”2026年将于东华大学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