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镜头与笔,绘就设计之都华彩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5-10-10        浏览次数:10

  全球设计目光在此交汇,创新动能在此澎湃,2025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于925日至28日隆重举行。东华大学以“论坛谋策、展览呈智、秀演传韵”三大篇章深度参与,充分展现“设计+科技”与“时尚+科技”的融合创新。

  在这场设计与思想的盛宴的背后,一群来自MJC中心的学子,在老师的带领下,以镜头为笔,跟踪拍摄,捕捉东华大学在大会中的每个高光瞬间。今天我们将镜头反转,对准这些来自幕后的“我们”,聆听大家的实践心声!

从课堂到现场:以专业投身实践

MJC中心的同学而言,世界设计大会不仅仅是一场学术盛宴,更是一次从理论课堂深入传播实践的实战淬炼。面对这一国际性盛会,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迅速集结,组建起以党员为先锋的实践团队。我们面临的是真实实践的严苛挑战:论坛上,嘉宾的精彩发言的瞬间稍纵即逝;秀演中,模特的台步与音乐的节拍必须精准捕捉。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技术过硬,更要有极强的预判能力和应变能力。

为此,同学们将新闻传播的理论知识,系统性转化为此次传播实践的创造性应用。前期,他们深入研读大会背景,精心策划每一帧拍摄脚本;中期,他们反复勘测现场,像“现场导演”一样灵活调整构图与机位,确保捕捉到最具表现力的画面;后期,则在海量素材中精准取舍,通过节奏、音乐与特效的精心打磨,为视频注入灵魂。这是一次完整的项目闭环,更是一场从知到行的能力跃迁。

以协作创共赢:凭团队凝聚力量

实践的成功当然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凝心聚力和密切协作。MJC中心的同学们根据各自特长,形成了分工明确又紧密协同的有机整体。

脚本策划组的同学不断研读大会议程,与老师进行沟通,确保每期视频主题鲜明、逻辑清晰明确;拍摄组的同学化身为“现场导演”,提前去现场勘测、踩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构图与机位,确保为后期剪辑提供丰富多样的素材;作为主持人的同学不断练习自己的台词,依据现场情况调整采访提纲,以最好的状态面对镜头;后期组的同学在海量的素材中精准取舍,用节奏、音乐与特效赋予视频灵魂。我们相互支持,补位协作,在高效的集体奋战中,不仅圆满完成了任务,也实现了专业上的共同成长。

感悟与成长

回顾此次实践历程,我们以脚步丈量设计前沿的广阔,以镜头感知创新实践的深度。让我们听听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吧!

李新玉(剪辑):在大会现场,我不再是隔着屏幕看设计作品的旁观者,而是用镜头捕捉灵感瞬间的参与者。从工业设计展区的流畅线条,到可持续设计论坛上专家的深刻分享,我需要快速判断哪些画面能传递设计的核心于是,每一帧每一秒每一分钟,我会思考如何用镜头语言与观众共话,期待屏幕背后的声音回响。每一个转场的设计,每一段背景音乐的切入,都关乎最终呈现的节奏与情绪,让未能亲临的人也能感同身受。

周宇(拍摄):入学初期,有幸参与WDCC设计之都大会的可持续时尚与汉服文化论坛,并肩负拍摄记录之责。透过镜头,我捕捉并了解到前沿的环保材料科技与循环商业模式。从工业设计展区的流畅线条,到可持续设计论坛上专家的深刻分享,我需要快速判断哪些画面能传递设计的核心。于是,每一帧每一秒每一分钟,我会思考如何用镜头语言与观众共话,期待屏幕背后的声音回响。作为即将踏入科研领域的学子,我愿将学术研究融入产业实践,为构建兼具人文温度与环境责任的新时尚生态贡献青春力量。

徐航(剪辑):参与上海设计之都大会开幕宣传视频的拍摄与剪辑,是一次充满创意与激情的经历。在拍摄现场,我感受到设计与城市共生的力量,我不仅看到东华独特的“超时尚”作品,还在现场观赏走秀,看到了很多令我惊艳的作品。在剪辑过程中,我尝试清晰梳理大会日程,以便大家查阅。这次工作让我更深刻理解了“设计无界,生生不息”的意义,也让我看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能够用镜头记录这一盛会,我感到无比自豪,也期待未来能有机会继续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