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
人文学院党委在学校党委的领导和统一工作部署下,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核心内涵、创新突破,全面系统准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与“用”,通过实施“学思先锋领学行动”“薪火工程实践行动”“以文化人建功行动”等三项行动,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聚变为指导实践、推动学院创新发展的坚实思想根基。
一、明体达用,学思先锋领学新理论
近年来,学院党委通过持续塑强党建品牌项目,发挥学思先锋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学院党建工作效能,学院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得以更好发挥,学院各项事业取得高质量发展。一是塑强党建品牌。2009年,人文学院学思先锋硕士研究生党支部首创“周五论坛”党建品牌项目,组织学院不同专业的研究生以自主学习、策划、讲述、传播的形式创新党支部理论学习形式。2018年该支部入选全国首批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周五论坛”创建14年来,累计举办203期,党建品牌不断塑强。二是创新“周五论坛”。近年来,学思先锋硕士研究生党支部不断创新“周五论坛”内涵建设,以更契合00后研究生党员需要的形式得到呈现和创新发展。比如红色影视剧配音、跨越时空古今对话与朗诵、辩论赛、沉浸式情景剧党课、实践党课等形式,多次获得学习强国、人民网、上海市基层党建网、上海市教卫党建网的宣传报道。三是辐射引领带动。党支部围绕“文化强国”为主题,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与上海图书馆、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天山第一小学、遵义市第三十五中学等单位共建;在“二大”会址录制情景党课,开展“纺织工人有力量”文化自信主题党课巡演,实地感悟文化品牌建设成果,充分发挥党建品牌的辐射带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产生良好社会影响。
学思先锋党支部以情景党课开展“周五论坛”
二、体用贯通,薪火工程展现新作为
人文学院党委切实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实践,通过抓好党建引领、拓展实践平台、构筑网络生态等具体举措,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实效。一是突出党建引领,凝聚精神力量。成立二十大精神“薪火宣讲团”,先后深入中小学、学院各班级、党校、团校等30余个组织开展宣讲,覆盖累计超过2000人次。微党课荣获教育部“我心中的思政课”评比优秀奖,两名党支部书记荣获上海市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学生党员荣获上海市微团课大赛一等奖。二是拓展实践平台,提升育人实效。组织学生重点围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广泛参与挑战杯、公关策划大赛、模拟法庭等学科竞赛,每年获市级以上奖项超过100人次。与青年报、胧爱集团、盈科律所等单位共建学生实习实践基地,让学生深入社会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三是构筑网络生态,营造奋进氛围。人文学院党委筑牢网络文化工作主阵地,在学院官网、官微、视频号上发布理论学习专题推送200余期,“学习二十大精神”微视频30余个,累积浏览量超过2万人次,营造了“奋进人文”的良好氛围。
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参与乡村振兴助农直播
“薪火宣讲团”开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宣讲
三、以文化人,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人文学院党委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刻领悟文化育人的内涵及价值,突出以文化人。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紧紧围绕“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开展系列工作,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一是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学院现有一流本科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的引领作用,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先行先试单位,立项、获奖8项。倡导各支部开展“行走的课程思政”活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专题党课面向全校开讲,不断深化“以党建促课堂思政”的探索实践。二是搭建文化服务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共建“公共传播与城市治理创新实验室”,对接一网通办大数据及各区融媒体中心,以政务MCN赋能街镇融媒,探索政务传播的全新路径。三是发挥文化辐射作用,与湖州市南浔区合作,举办纪念周世逑先生诞辰110周年系列活动,为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繁荣发展提供创新平台。承办2023年世界设计之都大会(WDCC)“设计‘她’力量”高峰论坛,展示女性在时尚生态发展与城市建设中的磅礴力量。依托东华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组织学院师生党员赴“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示范合作区”,走访调研企业和政府部门,聚焦“讲好对外传播故事”,为“一带一路”倡议献计献策。
纪念周世逑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会议
走进上合组织地方示范区
接下来,人文学院党委将继续在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中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守正创新,勇担新的文化使命,为师生成长成才搭建平台,不断融入城市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奋力写好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后半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