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巧

  • 副教授,硕导

  • 电子邮箱:lishuqiaov@dhu.edu.cn

  • 办公室电话:021-62376897

  • 办公室地址:延安路校区中南232

  • 教育与工作经历

  • 人才培养

  • 科学研究

教育经历:

  • 1995.09~1999.07  河南大学 | 管理科学系 | 本科

  • 2000.09~2003.07  河南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 硕士

  • 2003.09~2006.07  武汉大学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博士

工作经历:

  • 2006.07~至今 东华大学 |人文学院 | 副教授

  • 2018.09~2019.09  英国普利茅斯大学访问学者

授课信息

  • 本科生课程:

  • 政治学原理;西方政治学说史;地方政府学;行政组织理论;论文写作

  • 研究生课程:

  • 西方政治学说史原著选读;行政组织学;论文写作

教改项目

  •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课程思政领航课程建设《西方政治学说史》,2023

  • 东华大学核心课程《行政组织理论》,2017

研究方向:

  • 政治思想;政府治理;非政府组织

科研项目:

  • 主持上海市教育工会课题,《高校工会对青年教职工精准帮扶的研究——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视角》(2018.5-2018.12)

  • 主持中央高校基金项目《转型期我国地方政府信任弱化及修复研究》(2015-2018)、《我国非政府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2012-2015)等多项。

  • 主持东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繁荣计划(思政序列)课题《后真相时代高校网络舆情中的“情绪化”现象及应对策略研究》(2020)、《慈善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慈善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2017)、《网络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问题及引导机制研究》(2015)等多项。

  • 主持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基地课题《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研究》(2015)、《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现状及对策研究》(2014)等多项。

  • 参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短板”问题研究》,(2016.6-2016.8)

  • 参与上海市决策咨询课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领导能力研究》, (2012.6-2013.6)

  •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市社区应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的应急机制研究》(2021-2025)等。

代表性研究成果:

  • 李书巧、谭燕.《地方政府网络舆情治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J].《延安大学学报》,2020年第6期:65-70.(A刊核心)

  • 李书巧、段琳瑛.《城乡结合部公共服务需求精准识别的路径探析——基于魅力质量理论和Kano模型》[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29-34. (A刊核心)

  • 李书巧、李寒.《政府公共决策中民意吸纳的优化路径——基于长尾理论的视角》[J],《领导科学》,2018年第2期:16-19.(北大核心)

  • 李书巧、陈双双、李磊.《信息传播碎片化背景下大学生政治参与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 2016年第6期:18-22.(CSSCI源刊)

  • 王雪凌、李书巧.《论“两个务必”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精神法宝》[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年第2期:100-103.(CSSCI源刊)

  • 李书巧.《完美的边界:乌托邦政治内涵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7-13. (CSSCI源刊)

  • 李书巧.《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J],《理论月刊》,2012年第6期:97-101. (CSSCI源刊)

  • 李书巧.《乌托邦思维方式与戊戌变法》[J],《兰州学刊》,2012年第4期:205-207. (CSSCI源刊)

  • 李书巧.《近代中国乌托邦思想研究》[J],《求索》,2011年第4期:252-254. (CSSCI源刊)

  • 李书巧.《理想秩序的探求——近代中国乌托邦思想研究》[M],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3年9月。

科研奖励:

  •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慈善捐赠的困境与对策研究》,获东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年会论文评选三等奖(2020)。